top of page
  • chungsrecycle

申訴專員查廢物回收 「三色桶」為何成效不彰?

已更新:2021年9月11日


本港廢物分類回收情況令人失望,申訴專員公署周一(11月30日)宣布將展開主動調查,向環境局及環保署對廢物回收桶的管理措施,以及廢物回收計劃的執行成效進行調查。廢物分類回收桶在本港設置多年,但其成效一直備受質疑,本港廢物回收率每況愈下,三色桶設置計劃實須改善。

本港的垃圾回收計劃推行多年,自1997年底起,兩個前市政局已經開始在公共場所(如巴士總站、街道及街市外)提供回收箱,分類收集廢紙、塑膠廢物和鋁質廢物。以前「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宣傳口號相信不少市民亦耳熟能詳。計劃發展至今,三色回收桶的遍布範圍亦已從各大政府部門伸延至屋苑以及工商業大廈,截至2020年初政府在全港已放置了約17000組三色桶。


可是隨着三色桶的服務範圍擴大,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卻未見跟隨上揚,反而出現下跌跡象。2014年回收率尚有37%,直至2018年的回收率已下跌至30%,距離當局期望於2022年達至的55%回收率的目標相距甚遠。申訴專員作出調查同時,環境局及環保署亦可循回收途徑及跟進管理兩方面了解回收桶增加但回收率下跌的成因,並作針對性措施解決。


廢物分類回收桶在本港設置多年,但其成效一直備受質疑,本港廢物回收率每況愈下,三色桶設置計劃實須改善。(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新款的室內場所三色回收桶。(資料圖片/勞敏儀攝)


跟進回收服務 完善回收渠道

要更有效解決垃圾回收率低下的問題,最根本固然是從政策入手,透過垃圾徵費推動市民參與回收。應對承辦商回收誘因不足,政府也固然可以軟硬兼施,嚴對將可回收物料送往堆填的承辦商,以及提供補貼支持承辦商回收物料。

可是回收桶本身作為廢物回收最前線,政府應如何從細節鼓勵市民回收也相當重要。正如申訴專員公署指出,傳媒時有發現「三色桶」經常放滿垃圾。而部分回收箱周圍環境惡劣、不時出現損壞等,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市民與路邊回收桶保持距離,打擊路邊回收箱的回收成效。

根據食環署年報顯示,2018年透過路邊三色回收桶處理的廢塑膠全年只有57.4公噸,即平均每日157公斤,數字遠遠低於全港每日棄置的2,300多公噸垃圾塑膠。當局應否繼續「三色桶」回收策略,仍相當值得深思。


多管齊下 研究「混合式回收桶」

2017年時政府當局曾表示會研究提供「混合式回收桶」的可行性。意即參考其他城市,改以「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等二分法收集可回收物料。由此免卻行人或旅客在公共空間分類回收廢物的麻煩,由此提高整體回收率。

申訴專員公署介入調查,意味環境局及環保署除了須正視回收服務承辦商的問題之外,或許這亦是契機讓當局重新研究「三色桶」的回收策略是否長遠可行。當局應審慎考慮是否有其他比起路邊「三色桶」更有效鼓勵回收的辦法,從細節開始改善本港回收率低迷的現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2020-12-02 06:45更新:2020-12-02 06:45

https://www.hk01.com/01%E8%A7%80%E9%BB%9E/556093/%E7%94%B3%E8%A8%B4%E5%B0%88%E5%93%A1%E6%9F%A5%E5%BB%A2%E7%89%A9%E5%9B%9E%E6%94%B6-%E4%B8%89%E8%89%B2%E6%A1%B6-%E7%82%BA%E4%BD%95%E6%88%90%E6%95%88%E4%B8%8D%E5%BD%B0



107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垃圾徵費|環團家居實驗揭 兩成垃圾為即棄餐具 促設生產責任制

垃圾徵費是否如期推行,在社會上存有爭議。綠色和平在今年3月招募45個家庭,參加為期7日的「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公民實驗,發現他們的家居垃圾中,兩成屬即棄外賣餐具、近3成屬於包裝垃圾。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建議,政府除如期推行垃圾徵費外,亦應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制。她亦希望,政府可盡快定立香港各類減廢目標及落實時間表,令市民在垃圾徵費下真正「有得揀」,減廢又減費。 綠色和平在今年3月招募45個家庭,參

bottom of page